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维所罗门说,近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望促进消费回暖★,相关部门也一再承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这些积极因素有助于增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国际投资者资产结构正在逐步多元化,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亚洲资产★,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赢得更多青睐★。★★”在近日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总部设在伦敦的晋达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多梅尼科费里尼所说。
香港国际金融机构集聚,为中国内地金融业“引进来★★★”“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家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设立了机构,前10大保险公司中有7家在香港开展业务,在港中资银行保险机构总资产占中资全部海外资产的一半★★★。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通过香港结算★。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七成以上通过香港进入★★★,内地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八成在香港完成。
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一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及金融业界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构建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的目标,表示将继续推动央行数码货币★★★、移动支付、虚拟银行★★★、虚拟保险及虚拟资产交易等创新金融服务★★★。
“香港位于东西方交汇处,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主要入口。”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认为,东盟国家和海湾国家经济增长迅速★,企业为寻求融资和扩大规模,渴望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抓住亚洲市场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香港可以担当★★★“超级联系人”角色,在持续加强与内地和美欧等传统市场联系的同时★★,积极拓展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准入,为外资机构来华创业投资创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
近日,香港金融界盛事不断★★。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等先后在香港举办,吸引大批海内外政界、商界★、学界代表人士汇聚香江★★,就全球经济环境、市场投资机遇、金融科技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香港将继续彰显“超级联系人”作用★,风采依然、前景可期★★★。
今年恰逢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10周年。10年来,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升级,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化,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论坛环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法国巴黎银行和花旗集团等机构的高层代表纷纷表示对香港投资营商环境的青睐★、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认可,看好香港的未来发展潜力★。
“作为全球公认的金融中心,香港有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以普通法为体系的强治以及健全及可预测的监管制度,香港随时准备好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说。
★“香港巩固和壮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国家所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香港金融业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巩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作用进一步凸显★★。
陈茂波表示,将通过扩大市场联系、促进金融创新、推动绿色和转型金融3个策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亚洲绿色金融中心,香港过去3年已发行超过63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债券★★。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并扩大相关投资。”陈茂波说。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特德皮克表示,摩根士丹利将继续深耕香港市场,他相信随着市场信心的加强,资金将会流入★★。
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上★★,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认为,通过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加强资产和财富管理★★★,提升金融科技和创新能力以及完善金融监管和国际合作,香港未来将继续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香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
滴灌通集团创始人、主席李小加建议★★★,香港应尽快将北部都会区发展成科技创新产业沃土,吸纳集聚全球创科人才★,这样5年至10年后★★,香港就会有一批本地科技企业★★,支撑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时支撑港股市场发展★★★。